查看原文
其他

真爱无界,90后“吻过”办证书,九旬翁“吻前”读情书|电讯特稿

郑梦雨 新华每日电讯 2020-10-28

黄国琦盼望着疫情早点结束,孙念杰的身体更加好转,彻底告别重症监护室,可以和老伴儿不再分开;黄千瑞向往的小日子,就是下班后和陈颖腻在家里,泡脚、追剧、旅行,不虚度彼此相处的每一天。

首发:“新华每日电讯”《成风化人》周刊

本报记者:郑梦雨|编辑:刘荒

 

他们都守候在门口,等着亲吻对方——一个是年轻的护士,一个是病重的老人,此刻都更需要爱情的力量。

 

2月4日,浙大四院感染科门口,陈颖和黄千瑞隔着玻璃门亲吻。金南星摄


在浙江义乌市一家医院感染楼门口,26岁的黄千瑞与隔离病房护士陈颖,隔着玻璃用手机互诉衷肠。这对分别11天的年轻情侣,隔着玻璃深情一“吻”的照片红遍网络。


而杭州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门口,84岁的黄国琦带着一封刚写好的“情书”,还有几个猕猴桃,缓步走到老伴孙念杰的病床前,边问候边轻吻他的脸颊。这是他们相隔55天后第一次见面。

 

如果说3月20日,黄千瑞和陈颖领取的红色结婚证,是兑现“等你出来,我们就去登记”的承诺,黄国琦老人55天里写下的46封情书,则是他们对65年爱情长跑的信守。

 

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灾难,却也是一面爱情的“镜子”。这一老一少的爱情故事,仿佛是在告诉人们,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隔离爱情。

 

  迟到36天的结婚证书,让人想起了“因为爱情,不会轻易悲伤,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”

 

3月20日上午10时整,陈颖挽着黄千瑞的手臂,走进义乌市婚姻登记处,成为当天登记的第15对新人。

 

几分钟后,他们拿到了鲜红色的结婚证书。这个登记结婚的日子,比原定计划迟到了36天。


3月19日,陈颖夫妇拍摄结婚证件照。受访者供图

 

“我们自愿结为夫妻……”宣誓完毕,口罩掩盖不住新郎黄千瑞脸上的笑意:“等了好久了,我终于娶到了我的大英雄。”

 

1月25日,农历庚子春节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护士陈颖,突然接到医院紧急通知:负压病房随时启动,回院进行三级防护培训。

 

陡然严峻的疫情,中断了欢庆祥和的节日气氛。陈颖动身去医院时,桌上的饭菜只用了一半。

 

彼时,陈颖和黄千瑞都没有预料到,这将是一场硬仗。

 

1996年出生的陈颖,入职仅一年。她穿戴厚重的防护服,进入一线隔离病区。除了完成抽血、输液、打针、测量病人生命体征等常规工作外,陈颖还要负责清理医疗垃圾——按操作规定包裹四层,打鹅颈结,交付清运。最后,再给整个区域喷洒消毒。

 

和所有抗疫一线的同事一样,她只能在隔离病房与隔离宿舍之间活动,无法回家,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。从病房出来,她自己不敢照镜子,更不敢给黄千瑞看自己摘下口罩的样子。

 

年轻人都知道,2月14日这天是情人节,却没有几个人知道,陈颖和黄千瑞也把登记结婚的日子,选在了这一天。

 

每天凌晨2点交换班,从病房到宿舍的小路黑暗寂静。陈颖害怕一个人走,她下意识地掏出手机,微弱的屏光映衬出一张勒出印痕的脸——口罩、护目镜戴久了,在脸上压出了一道红印子。


1月30日,结束当日工作的陈颖。侯冠华摄

 

陈颖忘不了这段日子,黄千瑞每天都在手机另一端,在线“陪”她走完这段路。往日里赶上陈颖夜班,黄千瑞都会接送她,无论多忙或多晚。有一次,甚至等了她5个小时。

 

“每天都粘在一起,突然一个人了,实在不知道要怎么过。”想到女友在隔离病房里担惊受累,黄千瑞无助地对着手机感伤。

 

小黄在义乌做地垫生意,社区设立检测卡点时,他第一时间报名,成为“防疫突击队”的志愿者。“我把这里守得严一点,她那边的病人就会少一点,她也能更轻松安全一点。”两个人在各自的“战场”上,遥相呼应着。

 

2月4日晚,感染楼前,这对相隔11天的恋人,终于隔着玻璃见面了。他给她送来了鲫鱼汤、牛肉酱、小鸡腿、大白兔牛奶,还有各种小零食,“都是你最喜欢的!”隔着玻璃,黄千瑞打电话哽咽道。

 

“我好想回家,想抱抱你。”另一侧的陈颖也哭了。

 

“我也想抱抱你。你黑眼圈变深了,也更瘦了,现在还有80斤吗?”

 

“怎么抱?抱不了!”这两颗年轻热烈的心,急切得隔不住了。他们戴着口罩的脸,早已贴在玻璃上,隔着玻璃亲吻起来……

 

3月10日,义乌市新冠肺炎患者清零,陈颖也终于“出院”了。黄千瑞提前一周订好了蛋糕和一束花,带上戒指接陈颖回家。

 

“现在的你,还愿意嫁给眼前的我吗?”小伙子有点明知故问。

 

“愿意!”女护士毫不犹豫。

 

回家后,黄千瑞给她做了一桌子菜,包括新学的炒牛肉。为了这顿饭,他练习了很多天。

 

3月21日,网友送给陈颖夫妇的贺卡。受访者供图


登记结婚这天,他们收到一位网友寄来的一束鲜花,还有一张“新婚快乐,平安幸福”的贺卡,落款竟然是“中国人民”。

 

下午,黄千瑞带着陈颖去了浦江。这是陈颖这段时间以来,感到最释放的时刻——她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油菜花,觉得春天真的回来了。

 

  重症监护室里的46封“情书”,让人感动于“因为爱情,怎么会有沧桑,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”

 

黄国琦老人身穿隔离衣,平缓地走到ICU病房18床旁边。她轻轻地俯下身来,戴着口罩的脸向老伴孙念杰深深贴过去。


3月25日,开放探视当日,黄国琦拥抱孙念杰。李柳燕摄


这是他们分隔55天后第一次相见。老两口都住在杭州市中医院同一幢病房楼,黄国琦老人在十三楼老年病科,孙念杰老人在三楼重症监护室,乘坐电梯不过十几秒。

 

疫情期间需要隔离,一隔就是55天。

 

“我来看你了,你的脸色很好,白里透红!”黄国琦一边跟躺在病床上的孙念杰说话,一边用手指抚摸他的额头和脸颊。

 

2017年,已经86周岁的孙念杰老人,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后逐渐失语。现在因肺病插管无法发声,只能用气息和眼神变化来回应。

 

“我在他的脸颊吻了一下”,黄国琦回忆见面那一刻,语气中不无兴奋:“他虽然没有什么表情,可我感受得到他心跳加速,像在哭。”

 

由于隔离期间不能见面,黄国琦就给老伴儿写信。病房里没有现成的信纸,她就把要说的话,全写在医院废弃单据的背面——为了让他能看清楚,每个字如蚕豆一般大。

 

黄国琦每次写好信后,不是拜托护士交到三楼孙念杰手中,就是亲自送到重症监护室的门口。就这样,一篇又一篇,一趟又一趟。

 

2月7日,孙念杰在看黄国琦的信。李柳燕摄


“你身体不好我很心痛,在过往的生活中,有时候惹你生气,在此向你深深地鞠躬表达歉意。最值得庆幸的是,咱们实现了恋爱时书信往来中表达的心愿:白头到老。往后的日子,我一定很好地陪伴你。”黄国琦在信中这样写道。

 

这对结婚逾60年的夫妻,在胶东半岛同一个村庄长大,算是青梅竹马。1954年,23岁的军人孙念杰被调离威海老家。这对年轻的恋人,开始长达5年的书信交流,一个月两封情书。

 

这5年来的书信,被孙念杰珍藏在一个铁罐里。

 

1959年,二人结婚成亲,小学教师黄国琦跟随丈夫调到无锡。1978年,孙念杰从部队转业,一家人来到杭州生活。

 

几十年来,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孙念杰,经常给妻子讲战场上的故事。大多都是如何打字、怎样抄小报,还有死里逃生、食不果腹的故事,一遍又一遍。

 

说起来,孙念杰患肺病的病根儿,与亲历朝鲜战场3年防空洞的经历,似乎不无关系。


3月10日,孙念杰把信塞在腰带里。李柳燕摄

 

重症监护室的病人都穿着病员服,孙念杰偏要再系一根腰带。多年的军旅生活,使他养成双手贴近腰带的习惯。老伴黄国琦写给他的信,有几封也被他插进腰带里,时常拿出来看看,纸都攥熟了,揉皱了。

 

对于他们这一代人而言,坦率表达感情是一件奢侈的事。平时甚少说甜蜜话的夫妻,在病痛面前不再压抑自己。

 

隔离前,黄国琦时常在孙念杰身旁“拉呱儿”,回忆村里的旧事,也重温恋爱时的悄悄话。为了尽可能地唤醒他的记忆,连“孙念杰,吃菜碟”这样儿时的顺口溜儿,也时常被黄国琦念起。

 

3月31日,两人的部分书信。记者郑梦雨摄


“亲爱的老伴: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;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……妻望您要安心治病,别烦躁。”元宵节当日,黄国琦在信中这样写道。

 

老两口隔离的这段日子里,黄国琦用文字安抚着孙念杰的情绪,55天里,她一共写下了46封情书。“每次看到妻子的信,孙爷爷都变得特别平静。”护士李柳燕说。

 

2017年,孙念杰被送到重症监护室抢救时,全身插满管子,大范围出血,多器官功能衰竭,脓毒性休克,“浑身的水泡像葡萄一样”,光病危通知书就下了好几次。

 

这3年以来,黄国琦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地来看望老伴,每次都带着他最爱吃的猕猴桃、水蒸蛋,一口一口地喂给他。


2月11日,黄国琦把猕猴桃和信递给护士。李柳燕摄

 

如今,孙念杰已经可以在床边坐直,写字的笔力也日渐挺拔。有时,他也给黄国琦回信,开头一般都是“爱妻国琦”,或者“亲爱的国琦妹”,包括“亲爱的老伴,我自从那早晨与你分手后就没吃饭”这样多情的句子。

 

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。这位年届九旬的退伍老军人,字里行间还满是撒娇和依赖。

 

偶尔,孙念杰也在纸上和护士对话:“你要多看几本爱情小说,武装起来”“要给爱人更多的爱情”。

 

这对相濡以沫六十余载的“钻石婚”老人,对常爱常新的爱情深信不疑,“我觉得人生的一大半属于爱情,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”。

 

衰老、疾病,每个人都无法逃避。孙念杰与黄国琦的爱情,让他们忘却老病,拥有彼此。

 

……

 

黄国琦盼望着疫情早点结束,孙念杰的身体更加好转,彻底告别重症监护室,可以和老伴儿不再分开;黄千瑞向往的小日子,就是下班后和陈颖腻在家里,泡脚、追剧、旅行,不虚度彼此相处的每一天。

 

离生死愈近,爱就愈浓烈。或许仓促,或许辛苦,人世间所有的沟壑,唯有爱才能填满补平。

 

2020年春风未已。疫情大考的余温,仍将延宕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,让相爱的人抱得更紧。



温州战疫观察|会当疫忾同仇地,瓯城无惧不孤悬

春城送别红嘴鸥:万人围观“云喂鸥”,回来好好款待你

强制蛋鸡换羽毛,不给饲料只喂水:养殖业回暖难在哪?

小山沟里的村医院,住院居然还得预约,你信吗?

不开张“愁死”,开张了“亏死”:疫后餐饮业困局怎么破?


查看更多文章,请点公号底部菜单栏“抗疫报道”。


监制:刘荒 | 排版:完颜文豪|校对:朱静萍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